某日在安排舉什麼活動給中一的仔仔女女玩。有人建議營火會。

的確是不錯的建議。從未參加過營火會的我,都興奮了。

老師卻搖著頭,他最怕這種要唱歌的東西。

「我從未玩過喔!很想玩。」我想舉辦,可是我希望是別人負責。

大家都在迴避眼神。=V=//大家也好聰明。

「上大學,玩至你會厭惡它呀。」剛大學畢業不久的老師說。

他把上大學一事,都說成必然的。頓時,我想反駁,我們未必能上大學吧。

 

從小就聽家人說,你將來上大學等等的東西。

把上大學一時成為自然的行為,就似從中一升至中二一樣,一定可以讀上去。

這個社會就是這樣,把上大學說成一定會上的東西。因為你不上大學,就不要出來工作了。

讀完大學,才能出來工作。沒有大學學位,工作機會就一樣沒有。這是社會告訴我們的事。

 

我承認,我身為社會的一人,我偏好有大學學位的人。

就是有兩位補習老師為我補習,我喜歡那個有大學學位的老師比較多。這是歧視。

歧視沒有大學學位的人,也許他的能力會高於讀完大學的那個。可是,我總覺得讀完大學的他會比較優勝。

 

經濟學說,歧視是來自缺乏。因為缺乏,所以我們要競爭,從競爭輸掉的一群,就是被歧視的一群。

例如,身體殘障和一般人同見工,一般人成功的機會較大。可能這是工作能力的問題,

因為身體殘障的工作能力較弱,所以才不聘請他,並不是因為歧視身體殘障而拒絕聘請。

就算不是歧視他身體殘障,都是歧視他工作能力。但這就是他無奈的事。

和有否上大學一樣。大家都習慣歧視沒大學學位的人。

 

沒有大學學位就是一種標籤。

街上的嬸嬸們都喜歡談自己己長大的兒子,陳太的兒子現是大學生,張太的兒子沒讀大學就出來工作了。

張太的兒子一定不是厲害的人物。

誰料,陳太的兒子只不過是在大學過著休閒的生活,責任心遠低過張太兒子。大學學位只是一張貼紙。

故事還未完,為了讓兒子上大學,陳太努力工作供兒子讀大學,當陳太打工時,兒子卻在和同學戲玩中。

混混噩噩地拿了一張貼紙。還是陳太兒子比較優秀。

 

難道是社會的潛規矩?家人都說,現在出來工作,起碼要有大學學位,否則面試機會也沒有。

怪不得會有人都接受演藝界的潛規矩,演藝界的潛規矩容易做很多。(不排除有人覺得這比上大學難。)

其實,大學學位只是人製造出來的東西,使有標準地分配資源,畢竟資源有限。但大家都喜歡為他拓展用途。

得到大學學位的人,必有一定的優越感。我比沒大學學位的外賣仔優勝。

而這個拓展用途,通當是父母親告訴我們的。「你不讀書做乞丐吧!

別要怪父母,因為他們都是受社會的洗腦。讀大學是聰明仔聰明仔囡。

 

為什麼我們要用讀書成績來競爭大學學位?沒可能用價格競爭。

因為錢是俗、入世的東西。讀書是清高、脫俗的東西。傳統的想法,現在的想法。

真實並否,在乎你用什麼角度去看。但事實上,在美國高價入讀的大學,我們會稱他是出售學位,是山雞學校。

看來,讀書真的盡量要不介入錢的因素。但是,我們讀大學為了什麼?追求知道,標準答案。

我很入世的,我只是為了將來工資著想。不介入錢的因素,卻是用來賺錢的。

 

入大學,是社會的必需品了。

 

說到底,我其實只想說:「我怕我上不了大學,現在玩營火會好嗎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o-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